金融科技强调技术革新对
金融的赋能作用,这一点与互联网金融完全一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金融的触及能力和便捷性,大数据改变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和处理效率,并进而改变了甄别风险的能力,云计算改变了金融的成本和效率。
金融创新的益处要落到激活实体经济,并最终改善民生。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所言:“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英国作为18世纪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源自大规模
生产对金融创新的需求。
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的诞生都来源于商业创新对金融的真实需求。先进的技术是金融的基石,但金融成功的终局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服务实体、便利消费、发展经济。信用卡诞生于消费者对消费信贷和支付便利的需求。
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上并未下沉,不管是中小微企业,还是茫茫个体,大量未被服务到或服务不周的对象广为存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金融监管的相对开放和包容。
从这个维度衡量,当金融科技还在强调技术优势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以技术为支点,深深扎根在现实应用中,让数亿老百姓和数百万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反哺经济。
美国互联网金融缘何落后中国?
美国的金融、科技实力全面超越中国,为什么其金融科技发展反而落后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呢?
美国的金融体系较为成熟,民众在习惯并满足于传统金融服务后,接受根植于生活场景的金融创新较慢。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动力自我革命,其创新点也往往以金融逐利为导向,不少创新脱离实体经济而“空转”,一度引发危机。
中国经济长期处于
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与之匹配的金融体系专注于大企业融资服务,这也使得大众客户和小微企业在支付、理财、融资、征信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当经济从
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时,这些方面变得更加重要。
技术/金融/生活循环促进,互联网金融价值倍增
中国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相伴生长,有助于理解技术、金融和生活的循环促进关系。
2010年,中国的网购规模已在四年内涨了近18倍,达到4610亿元,淘宝也已经推出“双十一”网购节。当时支付宝的峰值处理能力只有300笔/秒,面对网购规模的飞速增长有些捉襟见肘。
对小额、高频支付的需求推动了技术创新,2013年支付宝开始全面运用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技术,2015年峰值处理能力跃至8.59万笔/秒,远超Visa1.4万笔/秒的前世界纪录。
2015年,中国网购规模已达3.8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2.9%。无论总金额还是比例都已超美国。与希克斯
教授的名言同理,网络消费的革命不得不等待网络支付的革命。在新技术的赋能下,新支付与新消费比翼齐飞。
所以,中国实体经济对金融的渴求造就了技术、金融和生活的良性循环,也使得新金融的实际影响远远超过了美国金融科技独角兽。
金融科技带给中国什么启示?
指出西方金融科技企业在影响实体经济和民生的局限,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不能借鉴西方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模式。
PayPal最早使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第三方支付的创新,LendingClub最早配合监管部门探索P2P规范发展的模式。事实上,金融科技企业排行榜展示出一幅新金融生机勃勃的图景。
中国金融在很多方面与美英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借助技术变革,并将金融真正与生活结合,正是中国实现金融“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